五芳齋一個粽子,36道工序
五芳齋一個粽子,36道工序
傳統企業要在業界產足,就要生產出好的質量 的產品,作為粽子界的風向標的五芳齋粽子,有著嚴謹的態度,做良心食品,五芳齋一個粽子,36道工序。
太湖流域的嘉興,素以天下糧倉而聞名。而嘉興人踏實放心的一天的幸福就是從一顆熱騰騰、香噴噴的五芳齋粽子包裹著的幸福開始的。每天,在這座城中最知名的五芳齋粽子生產車間里,會誕生100多萬只粽子。它們帶著“嘉興”這座城的鮮明印記,走向全國各地。
在食物豐足的今天,這種具有禮儀節令氣質的傳統小吃,能變成一種日常主食,實現工業化生產,這背后,凝聚著嘉興人的智慧與辛勞。日前,記者走進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五芳齋粽子生產車間,跟隨一只粽子的“誕生”和“行走”,去感受一道美食與這座城、這方人之間的奇妙關系。
由于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其中比較著名的粽子有: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采用果脯為餡。
東方微微露出魚肚白。位于嘉興市秀洲區的五芳齋產業園里,米預處理車間的管理員們已經上班。
米預處理車間承擔著裹粽用米的清洗及拌制工序。管理員們開動潤米機,加工去殼后的糯米顆粒飽滿、色澤晶瑩,在傳送帶上被送進機器。經過約20分鐘的充分浸潤、加以作料攪拌,白米和紅米兩條生產線在車間里分別作業,用以生產不同品種的粽子。
一只粽子,36道工序,每天,這里要誕生100萬只粽子,旺季時還會超過160萬只。能支撐如此龐大數字的,是裹粽師的那雙巧手。即便在這里,粽子生產已用上諸多先進機械設備,但手工制作的魅力,依然包裹其中。在五芳齋的4個裹粽車間,近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裹粽師,正用雙手的溫度,呵護著傳統食物的生命力。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由于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咸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也有南國風味的柊葉蛋黃肉粽(海南)、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等;還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異。
五芳齋在江浙滬地區,共有300多家門市店,且大多數距生產地不超過500公里。最晚到傍晚時分,新鮮出爐的粽子,就會被運送到各個門店。糯米被緊緊地包裹在箬葉里,即便煮熟了,也可在端午前后的季節里,自然保存多天。但高效率的生產和運輸,讓這道古老美食,以最佳的狀態,出現在消費者的手中。
嘉興市建國路上的五芳齋門市店,歷史相當悠久。入口處,豎立著五芳齋創始人張錦泉當年在嘉興城里,挑著扁擔賣粽子的塑像。門店裝修得古色古香,100多種餡料的豐富選擇,讓每天與粽子打交道的嘉興人,也不會輕易生厭。
這是嘉興粽子的一天,從浸米、配料、攪拌、包裹、蒸煮到運輸、售賣,每段旅程,都包裹著嘉興人對生活的態度:打開透著清香的箬葉,撥開晶瑩透亮的糯米,我們會遇見,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 上一篇:世界各地的粽子,你知道幾種?
- 下一篇:五芳齋粽子做法,古今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