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五芳齋粽子生產車間里,會誕生100多萬只粽子!
每天五芳齋粽子生產車間里,會誕生100多萬只粽子!
每天,在這座城中最知名的五芳齋粽子生產車間里,會誕生100多萬只粽子。它們帶著“嘉興”這座城的鮮明印記,走向全國各地。
在食物豐足的今天,這種具有禮儀節令氣質的傳統小吃,能變成一種日常主食,實現工業化生產,這背后,凝聚著嘉興人的智慧與辛勞。日前,記者走進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五芳齋粽子生產車間,跟隨一只粽子的“誕生”和“行走”,去感受一道美食與這座城、這方人之間的奇妙關系。
東方微微露出魚肚白。位于嘉興市秀洲區的五芳齋產業園里,米預處理車間的管理員們已經上班。
米預處理車間承擔著裹粽用米的清洗及拌制工序。管理員們開動潤米機,加工去殼后的糯米顆粒飽滿、色澤晶瑩,在傳送帶上被送進機器。經過約20分鐘的充分浸潤、加以作料攪拌,白米和紅米兩條生產線在車間里分別作業,用以生產不同品種的粽子。
一只粽子,36道工序,每天,這里要誕生100萬只粽子,旺季時還會超過160萬只。能支撐如此龐大數字的,是裹粽師的那雙巧手。即便在這里,粽子生產已用上諸多先進機械設備,但手工制作的魅力,依然包裹其中。在五芳齋的4個裹粽車間,近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裹粽師,正用雙手的溫度,呵護著傳統食物的生命力。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約定俗成形成的傳統節日。
對于端午,我素來懷有一種特殊的親切的感情。這其中,有著景仰屈原的圣潔情懷;有著對“吃粽子,喝雄黃酒,插艾葉”的傳統習俗的眷戀;還有著對遠在天國的老祖母、老父親的深切的懷念,因為這天正是倆位老人的壽辰。誕生在端午節的老祖母,在她23歲那年的端午節又生下了我的父親。
五芳齋粽子號稱“江南粽子大王”,以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香、咸甜適中而著稱。五芳齋粽子按傳統工藝配方精制而成,選料十分講究,1987—1989年曾連續三年獲得省名點特優產品“玉兔獎”、“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商業部“金鼎獎”。如今,嘉興五芳齋粽子因其滋味鮮美、攜帶方便、食用方便而備受廣大旅游者厚愛,有“東方快餐”之稱。
我國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綱目》中稱粽葉具有治療“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癰腫”等功效。包粽子的葉子,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濕、和胃寧神。作為食品包裝,其具備天然和無污染的特性,因此,被當今營養學家稱之為“天然綠色食品”。另外葉子不僅帶來清香,還能提供多酚類物質和鉀元素,蒸制時滲入米內,有利于提高人體的抗熱機能。近年來研究證明,粽葉(箬竹葉)的提取物還具有抗癌作用。
- 上一篇:粽子飄香憶端午
- 下一篇: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道粽子,大家快來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