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子有什么好處?
編輯發布:月餅品牌_棕子_批發_華美月餅價格表 發布日期:2018-12-23 點擊人氣:185
端午節吃粽子有什么好處?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其性味甘溫,有健脾暖胃、補中益氣的功效。《本草綱目》中稱糯米能“暖脾胃,止虛寒泄痢,縮小便,收自汗,發痘瘡。”芒種過后,天氣日益炎熱,身體表面血流增加,腸胃功能逐漸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端午吃糯米粽子正好能夠改善這一問題。
糯米含有高質量的淀粉質和B族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纖維素等營養成分。
營養和作用也各有不同:
1,豆沙:綠豆性干涼,入心、胃經,有清熱涼血、利尿解毒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健脾益胃、補血生乳。豆沙餡含有蛋白質、淀粉質,礦物質、磷、鋅、鎂、鈣和鉀質。
2,咸蛋黃:咸蛋黃可清肺火、降陰火,健腦益智。咸蛋黃做餡味道可口,并提供豐富蛋白質、磷脂、維生素和鈣、鉀、鐵等,但其膽固醇和鹽分含量相當高,不宜多吃。
3,五花肉:五花肉含飽和脂肪酸,與糯米搭配口味香濃。但會令體內血脂肪和膽固醇過高,阻礙血管,容易引致中風和心臟病,不宜多吃。
4,紅棗: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紅棗餡能提供大量維生素C和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P、鈣、鐵等,補充糯米缺乏的維生素,幫助糯米中的鈣等物質的吸收利用。
5,花生: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醒脾和胃、潤肺化痰。花生餡含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能補充糯米中蛋白質等的缺乏,但含油量高,多吃有礙腸道傳送。
家里有高壓鍋的朋友盡量還是用高壓鍋煮粽子,因為高壓鍋煮粽子速度快、味道好而且營養損失比較少,只是煮的時候要注意安全。

感覺粽子煮得差不多了,可以取一個粽子打開看一下,如果不熟就再繼續接著煮。千萬不要等出鍋后再回鍋,因為一次沒煮透,冷后再煮就要花更長的時間了。也可以煮到一定程度后撈起來用手指壓一下,感到軟而有粘性就是熟了,否則就需要繼續煮。
把粽子煮熟以后,不要急于出鍋,把粽子留在鍋里,浸泡1小時以上再出鍋,這樣味道更佳,口感會更好。
以上就是關于如何煮粽子,以及煮粽子需要多長時間的詳細介紹,供不知道怎么煮粽子的朋友作為參考,絕對能讓你煮出完美好吃的粽子。
粽子天然健康、營養全面,但是因其熱量偏高,而且糯米黏度大、不易消化,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貪吃,以免影響腸胃及正常飲食;而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胃腸病患者都要慎食甚至禁食粽子。即使是腸胃健康的人,也不能在一大早或晚上睡前兩小時吃粽子,否則會使糯米停留在胃里時間太長而不消化,應盡量選在中午和下午吃,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每次一至兩個即可。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幫助腸、胃蠕動,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腹脹、腹瀉等癥狀。這樣搭配飲食不僅營養均衡,還能過個輕輕松松、腸胃無負擔的端午節。
粽子代表什么意思?
有些地方,人們在過年的時候喜歡吃粽子,據說吃粽子有兩種含義:一是因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為懷念祖宗(敬重祖宗)
- 上一篇:好的粽子第一步從選料開始!
- 下一篇:介紹煮粽子的幾個方法給大家